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-- 党建工作 -- 党建工作 -- 正文

党建工作

学生社区这面墙, 藏着一位“跨界巨人”的百年答卷
作者:杨凯发布时间:2025年03月17日 18:11点击数:

贸院之内,社区之中,一墙之隔,两个时空。泛黄的照片里,蒸汽轮船劈波斩浪,实验室灯火彻夜长明,乡野小径化作现代街市……这面寝室文化墙,镌刻着卢作孚——一位实业家、教育家、乡村建设者“跨界”一生的炽热答卷。当理想照进现实,他告诉我们:家国情怀,从来不止一种模样。  

实业篇:一艘船与一个国家的“逆袭”

文化墙上,1946年民生公司的会议合影定格了历史。照片旁,一行小字写着:“让民生船只的旗帜飘扬在太平洋上”。卢作孚以“科学管理”革新行业:废除封建买办制,推行现代经理制;投资95家企业,从川江航运到太平洋保险,构建起纵横交错的产业网络。泛黄的《民生公司投资分类表》上,煤炭、造船、纺织、金融等板块星罗棋布——实业报国,从不是空谈,而是让每一块钢板、每一度电都烙上“自强”的印记。

教育篇:135所学校的“终身实验”

“学校不是培育学生,而是教学生如何去培育社会。”墙上的育才学校合影旁,卢作孚手写体格外醒目。

他办学校,更办社会:从川南师范的扫盲班到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实验室,从北碚图书馆的深夜灯火到战时内迁大学的琅琅书声,135所院校织就一张“从识字到科研”的教育巨网。一张婴儿健康比赛中获胜的宝宝老照片中,记录着“500名儿童健康竞赛”的盛况——教育,是他为民族埋下的“长效疫苗”。

卢作孚的“培元致新”之志,在今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的教育血脉中延续。他深知教育需“润心”,如同北碚图书馆的灯火,照亮的不只是书本,更是学子求知若渴的心灵。教师以“润心”为教风,将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注入课堂,让教育成为民族复兴的根系。

乡村篇:北碚,一个“乌托邦”的诞生

一幅1937年的《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区治图》,算得上是整面墙的“高光展品”之一。  

卢作孚将盗匪横行的荒村,变成了闻名中外的美丽城市。照片里,北川铁路的蒸汽机车喷涌白烟,民众体育场人声鼎沸,图书馆座无虚席。而墙上的一行小字“赶快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”,恰似一声穿越百年的呐喊——乡村,从不是历史的配角。他以“润德”为魂,让乡野陋巷蜕变为文明沃土:民众体育场上的公平竞技、图书馆中的墙上,卢作孚的遗嘱令人息:“股票归国,家具还公,儿女自立。”


跨界篇:遗嘱、麻布衫与红色金融密码

他穿麻布衫掌舵亿万资产,却将收益捐作公益;与地下党合办“民安保险”,保单成为支援革命的秘密通道。泛黄的《嘉陵江》报上,“峡区农村银行”的报道悄然透露:乡村振兴,从金融破局开始。这位“跨界巨人”用一生证明:理想主义者,也可以是精明的实干家。


这面墙,是一份百年答卷,更是一面镜子。照见卢作孚:他是船长,在教育与实业间掌舵;他是诗人,在乡村与城市间写意;他更是解题者,用一生回答“何以兼善天下”。  

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的学子们,当你路过这面墙,不妨驻足片刻:那些泛黄的影像里,“培元致新”的校训与“润本”的学风正遥相呼应。卢作孚以“润德”筑精神丰碑,以“润心”育家国栋梁,而今青年当以“润本”为志,在时代的考卷上续写答案——夯实根基,方成参天巨木;心怀炽热,自能跨越山海。  


图/文  达园特设党支部“天健乐行”传承团


分享: